據國家一項有關薪酬統計報告:美容師的收入已經跨過人民年所得平均值,正式成為高收入的行業。看到這個報道一則欣喜一則感傷,欣喜的是這個不重學歷、不要背景的行業也可以成為高收入的行業,未來相信會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與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感傷的是雖然這是一個高收入的行業,但是業界還有很多業績無法突破的美容師,月月領著單薄的薪資,過著寒酸的日子……在這個高收入的行業卻領著單薄的月薪,就如同一個站在金山銀山的窮人,既可惜又不協調。
美容業是一個以業績提成的“績效行業”,收入跟業績是掛鉤成正比的,而業績的高低除了要有技術做基礎外,還要有各方面的配合做催化才能擁有閃亮的業績,更直接的說美容是一個做人與做事平行并重的行業。一個美容師如果只重視技術(做事)、不重視態度、人際(做人),想要擁有高業績、高收入是不可能的。
美容師業績無法突破的11大主因 :
一、不認同自己的行業——沒有敬業精神
縱觀各行業的頂尖菁英份子,在分享成功經驗中總會提到熱愛自己的行業,因為愛業所以專業,最終能成就事業。而美容行業在過往的社會中,無論是投入者的學歷背景或是行業的社會地位總是不高,導致很多的美容師把技術服務當成勞務甚至是服勞役,從而使工作變成一場換取經濟來源的交易。每每遇到工作瓶頸時不愿設法改善而是自嘆自哎,甚至逃避想改行,這是讓業績無法突破的最大主因。所以想要在這個行業有所成就,你就要想100種理由來說服自己熱愛這個行業,否則不會大有作為,因為任何美容師都是不可能在不認同自己行業的狀況下有所成就的。
二、不認同自己的店與主管——沒有團隊精神
公司的策略是營運的方向,主管的功能就是幫助美容師創造高業績。一個美容師如果想創造高業績,但對公司的策略、主管的作為都抱持懷疑、猜忌、不認同的態度,那么就像一部踩油門又踩剎車的汽車一樣,不僅無法前進又會使車子耗損,再者一旦不能認同店與主管,想離職、想換環境的念頭就會時常浮現,最后就算不離職也是得過且過的態度,而當你不再全力以赴的時候,高業績就變成一種幻想了。
三、不認同自己的顧客——沒有珍惜顧客的意識
美容師的業績來自于顧客的持續消費,而顧客是否持續回頭消費又跟美容師的技術與態度有關。有些美容師在業績穩定后,開始對顧客的消費、要求、甚至言談舉止產生厭煩或抱怨…例如常說我的顧客都很沒水平、我的顧客都很窮、店里的顧客都很挑剔…等。當美容師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顧客時,殺雞取卵、對顧客忽略細節服務、懶得溝通、敷衍了事的情況就會不斷的出現,終究顧客流失業績下滑…
四、不懂得自我包裝——沒有形象
世界名牌產品為了賣個好價錢,不惜斥巨資設計產品包裝,聘請國際巨星代言賣廣告、做公益、來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身為自己技術代言人的美容師,卻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言行儀態,一個美容師的儀態不是替自己的技術加分就是讓自己的技術扣分,因為顧客不可能把你的技術跟形象分開來看待。
再者,新顧客面對初次見面的美容師,在建議消費項目時,也只能從美容師的口才、理論、穿著、打扮、聲調、態度(總稱為人格信賴度)中判斷美容師的專業程度,所以形象是開發項目強弱的關鍵。
五、不懂得求新求變——沒有上進心
美容界有句名言叫“賣過去的技術窮困潦倒,賣現在的技術安居樂業,賣未來的技術飛煌騰達”。當同處美容行業的按摩手法都在進步時,你是否依然在用1年前甚至5年前的經驗與技術來服務自己的顧客,切記顧客不喜歡大改變,但顧客更排斥一成不變。
六、不敢突破自己——沒有決心勇氣
有很多美容師愛好學習,東征西討到處取經,但回到現場卻不應用,最后卻怪老師教的不實際或是現場用不到,來逃避責任…其實是自己沒有勇氣突破自己的習慣模式,總覺得以往的經驗最安全,到最后學完整骨刺絡卻不敢上手、上完潛能開發課連一張名片都不敢發,這樣想讓自己成為高收入者…難!
七、不明白權利與義務——沒有責任感
美容院加盟店是個分工合作的場所,每個職位都有其功能與權責,當分工的任務完成后,再依功能、職位分配薪酬。老板用裝修、地段與促銷搭建好一個平臺,把顧客吸引進來;美容師用技術、服務把顧客留下來,并且用專業把項目開發出來,這是職位分工,也是責任義務。
但美容師常常沒有這樣的意識,總覺得公司應該給我顧客做,或是我只負責把顧客做完,這些思想一再的自我矮化美容師自己的形象。我們常說創造高業績,卻沒有聽說過等待高業績,因此唯有認清自己的職責、挑戰自己的任務、扛起責任才是創造高業績的開始。
八、不懂得取舍——沒有顧客分類
美容師在遇到業績瓶頸前常會先面臨客數瓶頸(也就是客數太多)。一位美容師每天服務的顧客量在4——6個,每月的客數大約在120—180個之間是既有時間開發項目,又能控管技術品質的。當客數超過180個時不管是項目的開發或者是品質的控管都會逐漸下滑,項目下滑會使業績無法提升,而品質的下滑則會使顧客流失,這些都是使業績無法突破的主因。因此美容師在面臨客數瓶頸時,應該進行顧客分類,也就是過濾一些顧客。
何謂過濾顧客?簡單的說就是把不常到店和消費能力低的顧客讓給新員工或小員工服務,也就是說你已經沒有時間再為那么多的顧客服務了。
九、不會分析比較——沒有危機意識
“好”與“壞”的界定是通過比較得出的,一個美容師長期在一個地方工作很容易就‘定格’,一但定格就容易安于現狀,沒有危機意識了。總覺得我把自己工作做好就好了,完全不知道你的好是不是比現在公司總體水平好?是不是比現在競爭商圈水平好?甚至是比全中國美容業的美容師的綜合水平好?不會分析比較就沒有客觀的答案,或許對你來講你已經認為好了,但已被商圈競爭對手遠遠的拋在背后了。比較才顯得出好與壞,比較才能激發人的危機意識,而有危機意識的美容師才能永遠保持進步。
十、不懂得顧客管理——沒有是“生意”還是“服務”的概念
從經營的角度來看,顧客進門我們是在做生意,既是一般人說的“開門做生意”,而顧客出了大門我們才開始做服務,稱“售后服務”。所以顧客進門的服務其實是為了做生意而必須要給的,因為我們販賣的本來就是“技術、服務”一體的產品。客人在店內所接受的任何一種待遇,都只能視為‘交易’,這些服務對顧客來說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讓顧客真正感到貼心與滿意的服務應該是出門后的關心與問候,也就是“顧客回訪”。
當美容師電話回訪時,再度的溝通并代為解決問題后,很多顧客不止會再回頭有的還會熱心轉介紹…美容師同樣需要與顧客這樣的溝通。
十一、沒有正確的合作意識與理財觀念
有很多美容人才,感覺自己技術不錯,但他們不明白要想錢生錢,一定要懂的合作。大部分美容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屬于個性化的,他們往往感覺技術,口才非常重要,因為那是賺錢的武器。但這樣也最多是賺到小錢,真正賺到錢的,都是懂得合作,懂得學習,懂得做人。
會做事情的美容師跟企業老板共同發展,又擔當重要的骨干崗位的人,才是真正賺多錢的人。比如店長,經理,總監,首席,他們都懂一個道理,一個人哪怕力量在大,也是有限的,合作讓他們真正走上了事業與成功的道路。雖然他們有些人文化不高,工作很辛苦,但他們所得到的人生價值與人生意義,是非常大的收獲。更何況任何的合作與投資都有風險,但合作的成功概略也是同樣很高。
所以當今美容行業的從業人員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與綜合能力,學會“要做事,先做人”的發展理念,用行動去配合企業,爭取最大的效益,那就離您賺到很多錢不遠了,未來生活的幸福,就是這樣創造的。當然這是一個過程,一個過程過來的,先打好基礎,往合作的發展方向走,一起走向成功……
發布時間:2018-03-14